《打造第二大腦:多一個數位大腦,資訊超載時代的高效能知識管理術》| 閱讀心得學習筆記

Posted by kdchang on 2023-02-09


《打造第二大腦:多一個數位大腦,資訊超載時代的高效能知識管理術》
作者: 提亞戈.佛特
原文作者: Tiago Forte
譯者: 陳文和
出版社:商業周刊
出版日期:2023/02/09

「你是否也有筆記爆炸、資訊囤積卻毫無輸出的困擾?」

本書金句

「資訊超載時代,每天訊息收不完,大腦不夠用?別擔心,建立你備用的第二大腦,困難就迎刃而解!請記得,大腦是用來創作內容而非儲存資訊。」

前言
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每天面臨海量訊息的衝擊,從電子郵件、網路文章到影音內容,使得我們的大腦常處於超載、焦慮、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,成為「資訊囤積者」。《打造第二大腦》一書,由數位知識管理專家提亞戈.佛特根據他自身克服腦力退化的經驗,提出一套簡明且高效的數位知識管理系統:「第二大腦」。這套方法旨在將最珍貴的記憶、想法與知識儲存在自建的數位知識庫中,讓我們能隨需取用、高效輸出,將生理大腦釋放出來,專注於思考與創造。

重點摘要

  1. 「第二大腦」是一個數位知識庫,用於儲存、組織和管理個人知識與訊息,以應對資訊超載。
  2. 作者提亞戈.佛特因大病腦傷後,將病歷數位化並加以管理,從中發展出「第二大腦」系統。
  3. 「第二大腦」系統的核心方法是 CODE 法,它包括四個步驟:
    1. 獲取(Capture):只儲存未來會有所啟發、用得上、有關連性的資訊。
    2. 組織(Organize):使用 PARA 四個資料夾系統進行分類,即專案(Projects)、領域(Areas)、資源(Resources)、檔案庫(Archives)。
    3. 萃取(Distill):在做筆記時摘要重點、去蕪存菁,建議採用「累進式摘要法」優化筆記。
    4. 表達(Express):將先前儲存的內容重新組合成新的作品或輸出成果,利用「中間產物封包」概念加速創作。
  4. 「第二大腦」的目標是讓大腦專注於思考和策劃,而非記憶,從而提高個人的生產力、創造力和專注力。

應用行動方案

  1. 選擇一個數位筆記工具(如 Notion、Evernote 等),作為建立第二大腦的起點。
  2. 立即開始實施 CODE 法的第一步「獲取」,練習只捕捉「引發共鳴」或「未來有行動價值」的資訊。
  3. 根據 PARA 原則,為你的數位筆記工具建立四個頂層資料夾來組織現有和新增的資訊。
  4. 在閱讀或學習新知時,運用「萃取」技巧,練習使用累進式摘要法(如底線、螢光筆、注釋等)提煉內容精髓。

問題討論

  1. 在嘗試「獲取」資訊時,如何有效判斷哪些資訊屬於「未來會對我有所啟發、用得上、有關連性」?
  2. 如何克服將所有現有散亂資訊整理進 PARA 系統的心理障礙與時間成本?
  3. 「表達」階段中的「中間產物封包」概念,具體如何應用於日常工作中,例如撰寫報告或準備會議?
  4. 對於已經習慣傳統紙筆記錄的人來說,應如何逐步轉移並適應數位化的「第二大腦」系統?

總結

《打造第二大腦》為我們在資訊超載時代提供了一個實用且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案。它不僅是一套數位工具的使用指南,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。透過 CODE 法的系統性操作和 PARA 系統的邏輯化組織,我們得以將個人知識數位化、外部化,讓珍貴的記憶和洞見隨時可被搜尋、重組與利用。這本書提醒我們,大腦的真正價值在於創造,而非儲存。立即動手建立你的「第二大腦」,你就能成為這個複雜時代中,更具效率和創造力的「資訊善用者」。


歡迎分享按讚給予支持和鼓勵!



Related Posts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