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冰山對話:從開門到關門、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》 |
「你每次爭贏了話語,卻輸了關係嗎?」
本書金句
「有效的溝通,目標不在解決問題。靠近人的內在,比解決問題更有力量。真正的對話,以靠近自己為起點。放下指責與規則,擁抱真實的感受與期待。」
前言
《冰山對話》由資深講師李崇義撰寫,融合他在科技業高階主管的經驗與薩提爾模式,提出一套實用的對話路徑。書中指出,有效溝通的核心不在解決問題,而在於理解與靠近人的內在。唯有先連結自己,才能在對話中真正支持他人,創造關係中的轉化與和諧。
重點摘要
- 對話起點在「靠近自己」,而非急於解決問題
- 溝通三步驟-1:SAGE 情緒導航
- See It:看見情緒,替情緒命名,讓身體與情緒開始靠近
- Acknowledge It:承認情緒,大腦才會開始運作,對身體發出警報
- Grant It:允許情緒,排除我執,任由內在的所有發生
- Embrace It:接納情緒,擁抱所有感覺,這也是愛自己的方法
- 溝通三步驟-2:西遊記團隊角色調整:
- 軟化唐三藏:不要一直講道理,要貼近內在,少點規則。
- 點醒孫悟空:少點指責,真心關懷,才能與他人維持良好連結。
- 改良豬八戒:做事要專注當下,熟悉內在,不要一直分心打岔。
- 敲打沙悟淨:要挺直腰桿,不用委屈討好或一味犧牲奉獻
- 不被情緒主宰身體,利用對話找出對方優點
溝通三步驟-3:「在(在乎情境,產生意念,確立對話目標)、表(表達自我,說出內在的感受、觀點與期待)、關(關照他人,留意、同理對方感受)」一致性應對(誠實接納內在感受,達成內外在一致的溝通)
兩大對話訣竅:從感受開門、以渴望關門
放下指責與規則,擁抱真實的感受與期待
對話的重點在於連結,而非主導或說服
應用行動方案
- 使用「SAGE」四步驟取代壓抑情緒的慣性反應
- 使用「觀察與命名感受」取代「直接批判或建議」
- 使用「在、表、關」三層次對話取代「表層交談」
- 使用「覺察團隊角色偏移」取代「只專注他人問題」
- 使用「渴望與界線」結尾談話取代「無止盡辯論」
問題討論
- 是否習慣忽略自己情緒,只想「解決」他人問題?
- 在團隊中,你扮演的是唐三藏、孫悟空還是豬八戒?
- 你能辨識出對話中「感受的感受」嗎?
- 你是否曾因為指責或規則破壞了關係連結?
- 若無法覺察內在渴望,如何期待有力量的溝通?
總結
《冰山對話》不只是溝通技巧書,而是一種轉化對話與關係的思維框架。李崇義藉由薩提爾冰山理論,協助讀者覺察內在情緒、修正溝通姿態,並透過一致性應對打造信任關係。這不只是說話的藝術,而是「成為一個穩定的自己」的修練。